聚合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
溶劑聚合 |
|
|
乳化聚合 |
|
|
紫外線聚合 |
|
|
溶劑聚合
此法是在甲苯或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中,利用氧化鋅或過氧化物型引發劑遇熱產生自由基後合成黏著劑,可以完成丙烯酸單體的自由基聚合。
透過選擇共聚單體(以便控制性質)或選擇內含所需官能基的單體(以便提供交聯點),以及決定同一時間內丙烯酸類單體(主要單體)的混合量,合成具有理想性質的黏著劑。
在溶劑聚合法中,即將合成的丙烯酸黏著劑分子量分佈和分子量在各種聚合條件中(使用的溶劑、單體濃度、引發劑用量、引發劑添加方式、聚合溫度、聚合時間),產生劇烈變化且影響黏著劑的性質。 正常情況下,當黏著力為首要考慮重點時,則保持相對較低的分子量(MW: 200,000~400,000)而當耐熱性為首要考慮重點時,則保持相對較低的分子量(MW: 400,000~800,000)。
乳化聚合
乳化型丙烯酸黏著劑具備優於溶劑型丙烯酸黏著劑的特點,同時兩者也各有缺點。 丙烯酸類單體的聚合作用是在水中進行,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劑,因此產品的耐濕度與耐水性較差。 另一方面,這種方法在成本和安全性兩方面佔有優勢。 在獲得固體濃度高的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同時,能夠保有優異的乾燥性能及黏著性能。
近年來大眾越來越重視資源利用、能源節約及環保議題,已經出現了不使用溶劑的製程趨勢。 就必需的設備成本與設備類型而言,乳化聚合也具備多項優點。
紫外線聚合
此法無需使用溶劑或水,將置於光線下即產生自由基的引發劑,添加於丙烯酸單體,然後照射紫外線,即可產生預聚合物。 接著,再次暴露於紫外線之前,在基板上塗上這類預聚合物,即可產生一種丙烯酸聚合物(黏著劑)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上班時間 (台灣時間)
8:30-17:30 (星期六、星期日與例假日除外)